发布日期:2025-04-13 13:50 点击次数:73
1950年1月5日,伍修权在湖北武汉探望亲人时,意外接到周总理发来的加急电报,命他速回北京接受重要任务。虽然心系年老的母亲,但他明白任务紧迫,不能耽搁。
他马上打电话回复,说会立刻动身去北京。匆匆和母亲道别后,他立刻坐上火车直奔北京,第一时间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告诉他,要他换上西装,和自己一起出访苏联。
周总理为何突然叫伍修权过去?还特意让他把军装换下来,这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投身革命】
1909年,伍修权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家境不错的家庭。由于家里条件比较好,他从小就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并且有机会受到优质的教育。在他还小的时候,他就进入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这所学校可以免费就读,这也成为他漫长学习生涯的起点。
大学一毕业,他就去了书店当起了售货员。干了一年之后,他又考进了武昌高师的附属中学继续读书,给自己充电。那会儿,他不仅认真研究了社会主义理论,还积极投身到武汉的五卅运动中,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1925年,年仅17岁的伍修权因表现突出,被党组织看中,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后来,他还进入苏联军校进修,掌握了军事指挥的要领。在苏联求学期间,他与王稼祥、张闻天等人结下了深厚友谊,经常一起探讨学术,交流思想。
这段时间里,伍修权凭借自己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赢得了苏联领导层的认可,成功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苏共党员。
1931年5月,看到日本侵略者侵犯祖国,伍修权心里十分焦虑。他果断地结束了在苏联安稳的学习生活,决定回到国内参加革命斗争。作为一名满怀理想与激情的年轻人,他完全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想着为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一切。
一回到战乱不断的祖国,他立刻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我党在中央苏区的队伍,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伍修权投身红军后,凭借扎实的马列理论功底,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成为备受战士们敬重的政委。他通过自己的出色表现,从连级干部做起,逐步晋升,最终担任了军分区司令的重要职务。
在这段时间里,他参加了多场"反围剿"战斗。其中一场战斗中,他受了重伤,只能离开闽西,被调到赣南工作。到了瑞金红军学校后,他既当军事教官,又负责学员连的指导工作。就是在这里,他初次见到了毛主席,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非凡气质。
他早就听说过毛主席的大名,心里一直充满好奇。然而,真正见到主席的那一刻,还是让他感到十分意外。伍修权第一次与毛主席面对面时,主席的平易近人和亲切态度让他深受触动。
他惊讶地看到,这位带领红军、引领中国革命的伟大人物,和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印象完全不一样。毛主席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他独到的观点和幽默风趣的谈吐,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那次会面之后,伍修权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如火山喷发般迸发。他更加忘我地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他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和陕北根据地的多次战斗,为红军的生存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抗战年代,他先后出任政府秘书长和军委作战部长等要职,为我党我军的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到了解放战争阶段,他利用曾在苏联学习的背景,成为我党东北部队的核心领导人,与苏联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交流。
新中国成立没多久,这位将军突然接到周总理的紧急通知,让他立即换下军装,跟随总理一起出访苏联。
【出访苏联】
伍修权从小就立志报国,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事业。身为一名军人,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令人不解的是,当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时,却让他换下军装,这是为什么呢?
周总理让伍修权换上便装,是因为需要一个懂外交的帮手。那时候,伍修权还在东北军区当官,是个纯粹的军人。他在东北军区身兼数职,既是东北局的委员,又担任军区参谋长和军校校长,是我军里举足轻重的高级将领。
伍修权的职务与四野其他将领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然而,他具备的独特才能,使得周总理对他格外器重。这次进京,周总理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出使苏联。既然是外交使节,就不能像在战场上那样全副武装,展现锋芒。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给予了大力支持。当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进行封锁时,苏联的援助帮助我们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后来,苏联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工厂和工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发展。
1949年10月2日,苏联率先向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表达了友好,并派出了驻华大使,成为首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毛主席决定动身前往苏联,这是他建立新中国后第一次出国访问。这次行程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给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过七十大寿,亲自去表达祝福。二是要跟苏联谈成一个新的双边协议。
为了商讨中苏新条约事宜,毛主席给在国内主持工作的周总理发了一封加急电报,指示他在五天内做好一切准备。毛主席希望周总理能迅速整理好相关文件,组织好随行人员,尽早从北京出发前往莫斯科。
这次去苏联的使命非常重要,周总理急需得力助手,于是想到了伍修权。伍修权年轻时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苏联学习,不仅精通俄语,而且对苏联人的想法也非常了解。
这次,他受周总理委派,再度赴苏,将以毛主席翻译兼智囊的新角色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接到指示后,他依依不舍地离开母亲,匆忙整理行装赶回北京。与周总理见面后,他们随即搭乘火车前往莫斯科。旅途中,伍修权主动向总理汇报此次苏联之行的任务安排。两人就中苏两国的历史渊源和当时的国际局势展开交流,深入讨论了即将签署的新条约及双边贸易等事宜。
在这段时间里,曾在海外留学的伍修权凭借其广博的见识和独到的见解,给周总理提了不少好点子,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周总理因此对他更加器重。
一到莫斯科,伍修权就随同周总理与斯大林等苏联高层进行了会面。在双方交流过程中,伍修权凭借出色的外语能力和专业素养,清晰明确地表达了中国的立场。他同苏联代表反复磋商,不放过任何细节,经过多轮谈判,成功敲定了多项关键协议,取得了丰硕的会谈成果。
访问期间,伍修权跟随毛主席出席了斯大林七十岁生日的庆祝活动,并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和商谈。这次苏联之行收获很大,为今后中苏关系的深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伍修权在回国的路上,与周总理一起仔细回顾了这次苏联之行的得失,并对今后中苏关系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探讨。回国后,伍修权立即向中央报告了访苏的具体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中央领导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表扬。
【外交能臣】
伍修权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为推动中苏两国友好关系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后,作为外交部官员的伍修权,还将在外交领域取得哪些新的成就呢?
在中苏交流中表现出色后,伍修权在中国外交领域站稳了脚跟,逐渐承担起更关键的角色,持续为国家的对外事务做出重大贡献。
事实上,伍修权这位军事将领,在年轻时的革命历程中,就已经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这些经历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伍修权早年在苏联有过工作经历。1931年,当中国革命面临严峻考验时,他毫不犹豫地回到祖国,投身到武装斗争中。在中央苏区期间,他还担任过苏联派遣到我党的代表李德的翻译工作。
在抗战时期,他担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领导,主要任务是和苏联保持联络,确保抗战物资的顺利接收。通过与苏联的合作,他积累了大量的外事经验。就在准备前往苏联之前,伍修权被迅速提拔为外交部苏联东欧司的负责人,并作为中国官方代表团的一员参与重要外交活动。
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里,中国和苏联的政府代表隆重签署了一份友好合作条约。这个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毛主席带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首次访问苏联顺利结束,同时也象征中苏两国建立了牢固的友好关系。就在签约后的第二天,中国代表团完成了在苏联的所有活动,启程返回祖国。
伍修权从苏联回来后,立即投身到与苏联签订各项协议的谈判工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和建设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次访问苏联的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不仅让他增长了见识,还正式开启了他的外交官之路。
自1950年以来,伍修权历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等职,长期奋战在我国外交工作第一线。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国在国共问题上的种种污蔑,伍修权挺身而出,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维护了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尊严与主权完整。他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当年在巴黎和会上单枪匹马对抗西方代表的顾维钧。伍修权的智慧与锋芒,不仅让众多外国人自愧不如,更让无数中国人为之振奋和自豪。
从1967年开始,他经历了整整8年的艰难岁月,虽然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一直没能重返工作岗位,但他心里始终怀着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1974年国庆招待会上,伍修权应邀出席,意外与多年未见的叶剑英元帅碰面。这次重逢,也为伍修权重返工作岗位创造了机会。
会议结束没多久,伍修权亲自去见了叶剑英元帅,向他倾诉了这些年的经历。叶帅很关心他的健康情况,也询问了他对未来的规划,并提议他可以考虑重新回到部队任职。
叶帅对他说:“你回去把这些年的经历原原本本写出来,写好后交给我,我帮你转给毛主席。”伍修权听了十分感激,便按照要求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详细写了下来,请叶帅转交给了毛主席。
没过多久,他就如愿以偿,再次穿上了军装。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意了他的想法,安排他在总参谋部任职。
1975年春天,在离开工作岗位八年后,伍修权重新回到总参谋部。叶剑英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主持了特别会议,向在场人员介绍了新任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他代表全体人员对伍修权的回归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伍修权能够与同事们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总参谋部的工作。
伍修权重返部队,在叶剑英的指导和支持下,继续在外交领域发挥作用。恢复工作后,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各项任务中。周总理的去世让伍修权深受打击,他为此感到无比悲痛。
在之后的日子里,伍修权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坚定地表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继续工作和奋斗!”除了作为外交代表,他还积极参与中国和欧美同学会等组织的事务,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即使上了年纪,伍修权对工作的干劲和对党的忠心丝毫未减。他始终认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没有错,并一直为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